中医药文化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但这六类人、三个部位“冻”了容易惹病上身
时间:2020-09-17 11:37 来源:云南省中医药学会 发布人:李加睿 浏览:

   古语有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但是“春捂秋冻”的养生法,真的适合你吗?

  “秋冻”的目的其实是固护阳气,让身体适应季节的变化,以保持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适当“秋冻”,能使人体慢慢地适应气温下降,有助于增强自身的防寒抗寒能力。

  但是,“秋冻”只适合身体素质较好的人,如果是阳虚体质的人,就不适合“秋冻”养生。

  哪些人不适合“秋冻”

  ▶ 心血管疾病患者

  寒冷容易导致人体的血管紧张,使得气血凝滞,血脉挛缩,心脉失养,从而会引起血压的波动及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严重者甚至可能引发偏瘫,危及生命。所以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不宜“秋冻”。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患有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的人呼吸道的防御功能比较差,寒邪容易乘虚而入,导致咳嗽、气喘等症状加重,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肠胃病患者

  肠胃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冷空气侵犯胃肠,气血运行不畅,易导致肠胃疾病复发。尤其是溃疡病人受寒冷刺激后,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关节病患者

  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骨关节疾病的人群,受寒时“老寒腿”会疼痛加剧,故应注意腿部保暖,不宜受冻。

  ▶糖尿病患者

  寒冷时,机体内多种激素水平都会升高,从而致使血糖波动、病情加重。

  另外,糖尿病人本身免疫力就较差,受冻时比较容易感冒,对血糖控制较为不利。

  ▶宫寒女性

  平素手脚不暖和,一到冬天就出现手脚冰凉、小腹寒冷的女性,属于阳虚宫寒体质,不宜“秋冻”,否则易加重体内寒气,诱发痛经等疾病。

  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人来说,“秋冻”可以让机体顺利地从夏热过渡到秋凉,对于健康有一定的好处。但“秋冻”也不能随便冻。

  什么时候适合“秋冻”

  时间:夏末初秋最适宜。

  “秋冻”的原则是:身体略感凉意,但又不感觉寒冷。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最适合“秋冻”的时间是初秋,此时暑热未消,气温较高,稍微冻冻也无妨。

  仲秋时气温下降,虽然凉爽却不至于寒冷,也是“秋冻”较好的时间段。

  但晚秋时节寒意较重,且常有强冷空气侵袭,若是勉强“秋冻”,反而伤身。

  这三个地方不要随便“冻”

  ▶肩部

  肩部受冻易引发炎症,如肩周炎。

  秋季寒凉,肩部受凉时间久了抵抗力就会下降,容易被风寒湿邪侵袭,再加上现代人因生活习惯的影响,肩颈部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问题,故更易导致肩周炎的发生,所以即便是“秋冻”时也要注意肩部保暖。

  保暖方法

  入秋后建议减少或不穿露背、一字领衣裙,晚上睡觉时注意被子盖好。

  ▶腹部

  腹部受寒易引起腹部经脉气血瘀滞不通,不通则痛。例如,有胃病史的人受寒后容易胃痛,经期女性受寒后更易痛经等。

  保暖方法

  1、穿马甲,女性在秋季应尽量避免穿着露脐装及低腰裤。老人、小孩、寒性体质女性及肠胃不佳的人群,不妨在出门时穿一件马甲,避免腰腹部受寒。

  2、搓腹法,每晚睡前将双手搓热,左手手心放在肚脐上,右手放在左手手背上。然后绕着肚脐按顺时针方向搓摩腹部约10分钟。长期坚持不仅可有效地缓解腹部受寒引起的不适,还可以调理脾胃、预防便秘。

  ▶足部

  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加之足部皮肤薄、脂肪少、保暖性差,所以足部皮肤温度偏低,也最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

  保暖方法

  1、泡脚,坚持用热水泡脚,能有效地缓解手脚冰冷、温暖全身。若在热水中加入生姜、花椒,可加强祛风散寒的功效。

  2、按摩脚掌,脚掌是人体脏腑的反射区,经常按摩脚掌可刺激气血运行、改善足部冰冷的情况。如果记不清脚掌上的穴位,可整体进行密集的按压,每按压一个地方,停留3~5秒钟,直至足部恢复温暖。

  大家要记住,“秋冻”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大家应根据个人体质及承受能力进行调整,在身体感到寒意时就应及时增加衣物,切不可盲目受冻。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养生中国,由云南中医编校推荐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