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先去药邪,后去病邪!
时间:2019-07-12 09:21 来源:云南省中医药学会 发布人:黄秋实 浏览:

   临床中病程长,或病情复杂者,有时是前医误投的药邪,并不是疾病本来的状况或病邪,根据情况,有时只能先祛除药邪,再去病邪。

  在《伤寒论》中就有许多因为失治误治所致疾病的证治,实则治疗的药邪,并非病邪本身。

  如《伤寒论》第68条曰:“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说的是太阳病发汗者,病未愈,反见恶寒加重,是汗后正气虚弱之证,用芍药甘草附子汤治疗。炮附子温阳祛寒,芍药益阴养血,甘草甘温补中,共奏阴阳双补之功,非治疗太阳病之方。

  再如《伤寒论》第69条曰:“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说的是太阳病发汗不解,转而攻下,反增烦躁,此证乃阳衰阴盛之烦躁之证治,亦非治疗太阴病之法。

  刘渡舟《伤寒论十四讲》载有一个医案,段某,素体衰弱,形体消瘦,患病一年余,久治不愈。证见两目欲脱,烦躁欲死,以头冲墙,高声呼烦。家属诉初起微烦头痛,屡经诊治,因其烦躁,均用寒凉清热之剂,多剂无效,病反增剧。面色青黑,精神极惫,气喘不足以息,急汗如油而凉,四肢厥逆,脉沉细欲绝。拟方如下:茯苓一两、高丽参一两、炮附子一两、炮干姜一两、甘草一两,急煎服之。服后烦躁自止,后减其量,继服十余剂而愈。

  清代贾山亭有舍病治药之论,《仙方合集》曰:“尝遇微疫,医者误进白虎汤数剂,病势转剧。更医,谬指为阴证,投附子汤病愈,此非治病,实治药也。虽误认病原,药则偶中医者之庸,病者之福也。盖病本不药自愈之证,因连进白虎,寒凉慓悍,抑遏胃气,以致四肢厥逆,疫邪强伏,故病增剧。今投温剂,胃气通行,微邪流散,故愈。”当然,失治误治之药邪与病邪之间亦会发生很多相互作用,互相影响,临床中不能只强调药邪,应当整体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