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僵硬手发麻,是不是颈椎在求救?长期久坐低头、姿势不良,颈椎变形压迫神经,疼痛、头晕、手麻接踵而至,工作效率下降连睡眠都受影响。
颈椎间盘突出不是突然袭击!日积月累的劳损让椎间盘逐渐变形,神经压迫导致的不适会从颈部蔓延到肩臂,严重时甚至影响正常活动。
别等到手麻头晕才后悔!早干预早调理,别让颈椎病拖垮你的生活品质!
颈椎间盘突出如何引起
椎间盘相当于两节椎骨之间的一个椎间盘,形似“弹簧垫圈”,是随年龄增长最易发生退变(即功能减退或老化)的组织,尤其颈椎结构薄弱,受力大,活动多,最易退变。颈椎间盘突出就是在退变基础上,加之急慢性损伤(如猛然扭转暴力、长期低头弯曲、过度运动、不良姿势等),造成颈椎间盘压力过大,包绕椎间盘的纤维环损坏失去阻挡作用,颈椎失去稳定性,那么这个“弹簧垫圈”就很容易从后方薄弱之处“跑”出来,从而引起颈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突出侵占颈椎椎管空间,同时对椎管内走形的神经根、脊髓产生压迫和刺激,会引起相应的神经症状。它危害较大,轻者可产生一侧颈部肩臂疼痛和手指麻木,重者会压迫脊髓导致胸部以下感觉异常、下肢无力,甚至出现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从西医上讲,颈椎间盘突出属于影像学CT或核磁报告上的一个诊断名词,它常与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骨质增生、项韧带钙化等同时存在,均属于产生颈椎病的病因,因此,颈椎病需符合临床诊断标准,而影像学表现仅为辅助依据。颈椎间盘突出不能等同于颈椎病,它只不过是一个病症,是颈椎病的病因之一。而颈椎病属于一种综合征,包含范围大、症状多,临床上,看到颈椎间盘突出影像表现还需结合临床症状,才能诊断为颈椎病。
医生提醒,对检查有轻度颈椎间盘突出且无症状不必紧张。一旦颈椎有症状又检查出颈椎间盘突出,就应引起重视,积极调治。
中医调治有方
西医侧重结构诊断,而中医则从整体调节入手。对部分颈椎间盘突出患者,选择中医综合疗法可能改善症状。根据中医辨证既可选用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补肝益肾中药内服,还可配合按摩、牵引、针灸、拔罐等中医外治法。推拿理筋,可起到“肉松、筋顺、骨正”效果,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载:“骨正筋柔,气血以流。”颈椎牵引,可增加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压力;而针灸拔罐疗可活血化瘀、通络散寒;还可采用含中药的盐包热敷颈部,以达到舒筋通络、活血止痛功效。对症状严重者,建议佩戴颈托固定和保护。
如何预防
1.减少低头、多向后抬头,以减轻椎间盘压力负荷。
《素问·经脉别论》曰:“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
2.避免颈部扭伤。
如猛然回头看、潇洒甩头、过度旋转、过度后伸等动作,都会造成颈椎间盘损伤。
3.改变不良姿势。
不枕高枕,不抱头睡觉,选择枕头高度12~15cm为宜,以维持颈椎自然曲度为原则,具体因人而异,以荞麦壳、决明子枕等为好。荞麦壳性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缓解热性疾病和炎症;现代研究表明,其能调节脑部微循环,放松神经,对神经性头痛和颈椎病引发的头痛有预防作用。决明子具有清肝明目、安神助眠、活血化瘀的功效,决明子枕通过药物吸收、穴位效应,缓解颈椎不适。
4.注重功能锻炼。
除经常适当户外运动外,这里推荐两个休闲锻炼方法,可增强颈椎稳定性。
①抬头踮脚尖运动:取站立位,双侧手臂自然下垂,抬头伸长脖颈,挺胸收腹,不时踮起脚尖,保持颈、胸、腰椎呈条一直线,自然平静呼吸。
②抱头后伸抗阻训练:将头抬高,挺直腰背,双手抱住枕后部,尽量让使头后伸,让颈椎向后做抗阻运动。以上动作每次做20~30个,每天做2~3次。无症状或轻度患者适用,严重者需医生指导。
此外,还须避风寒,保暖颈部,以防经脉痹阻,气血不畅,诱发或加重病情。
上一篇: 老祖宗留下的养生秘笈,每天照做,年轻20岁! |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