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看到朋友晒出刚买的万元灵芝孢子粉,同事又在分享高端私教课打卡照——在这个“养生内卷”的时代,我们似乎总在追逐更贵、更新潮的养生方式。
但您可曾想过,最好的养生方法其实都是免费的,而且是从古至今得到代代人好评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风湿病科主任医师唐今扬为大家推荐身体各器官不花一分钱的养护方式!
养肝就走路,走路通肝气。
养肝的关键在于保持规律、适度的步行,使肝气通达,情绪舒畅。
走路是一种温和的运动,能够促进气血运行,帮助肝气条达。肝经循行于下肢,尤其是大腿内侧,走路时双腿交替活动,可以刺激肝经,使其气血流通顺畅。
养肾就踮脚,踮脚补肾经。
养肾的简易方法之一就是经常踮脚,可随时练习,以激活肾经,固护肾气。
肾经起于足底涌泉穴,踮脚时足跟离地,可以刺激涌泉穴及肾经循行路线,激发肾气。
养肺就唱歌,唱歌清肺浊。
养肺的妙法之一就是常唱歌,尤其是旋律悠扬、节奏舒缓的歌曲,以清肺浊、畅气机。
唱歌时需要深长的呼吸,能够增强肺的宣降功能,促进浊气的排出。肺喜清润,唱歌时的振动和气息调节有助于疏通肺络,促进津液布散,化解痰浊。
现代研究表明,唱歌能增强膈肌运动,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这与中医“宣肺理气”的理念一致。
养胃就慢嚼,慢嚼护胃膜。
养胃的关键在于进食时专注、缓慢,每一口食物咀嚼20-30次,使胃得以从容工作,减少负担。
细嚼慢咽能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减轻胃的负担。唾液中含有消化酶,能初步分解食物,保护胃黏膜;充分咀嚼能促进唾液分泌,中和过度的胃酸,预防胃炎和胃溃疡。若进食过快,食物粗硬,容易损伤胃络,导致胃痛、胀气等问题。此外,慢嚼还能让大脑及时接收饱腹信号,避免过量饮食。
养脾就咽津,咽津润脾胃。
养脾的简易方法之一就是常做“吞津”练习,尤其是在空腹或思虑过度时,以滋养脾胃,促进消化吸收。
唾液由脾所化,古人称之为“金津玉液”、“华池神水”。晨起或空腹时,舌抵上颚,待唾液满口后缓缓咽下,可濡养脾胃,改善消化不良、口干舌燥等问题。
现代医学发现,唾液含有多种酶和免疫成分,能辅助消化、杀菌消炎。
咽津还能安定心神,因脾主思,过度思虑会伤脾,而专注吞咽唾液的动作能让人静心凝神。
养心深呼吸,呼吸静心神。
养心的关键之一在于调整呼吸,让气息深、长、匀、缓,使心神归于宁静。
深呼吸能够调节气机,使心肺之气通畅,从而安定心神。当呼吸平稳深沉时,气血运行更加顺畅,心神自然安定。中医强调“阴阳平衡”,急促的呼吸往往伴随焦虑、烦躁(阳亢状态),而深呼吸可激活副交感神经,降低心率,缓解压力,有调和阴阳,安定心神的作用。